摘要:在西方国家中,美国的通货膨胀程度和反通货膨胀的态度与力度均属中等:其中,就程度而言,从二战以来经历了一个有起有伏的由重到轻的过程;在反通货膨胀的态度上也经历了一个由利用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的增长逐渐转向自觉反通货膨胀的发展过程。本文试图在分析美国各个时期通货膨胀的不同成因及其所采取的反通货膨胀措施的基础上,指出其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的某些启示。
自从纸币流通以来,通货膨胀就与世人的经济与日常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和普遍的现象。如果仅就表象而言,似乎只要在纸币流通的地方,就难免或多或少地存在通货膨胀的现象,通货膨胀与纸币流通就像一对孪生子,似乎成为纸币流通的必然现象。然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纸币流通也许是通货膨胀之所以能够产生的外部原因,但它只为通货膨胀的产生提供了客观基础,纸币流通并非一定会产生通货膨胀。也就是说,在纸币流通这一表象背后,还有产生通货膨胀的更深层次的原因。问题是直到目前为止www.dxs89.com,人们还难以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从根本上遏制或者制止通货膨胀,甚至未能对通货膨胀的本质给予有效的定义。在众多的通货膨胀研究中,一般都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由于纸币的发行过多而导致物价的持续上涨和货币贬值的经济现象;或者说,是一种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物价水平的全面上涨和货币的贬值。
一般而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活动主要是通过私有企业在一个基本自由的市场经营而形成的。在完全市场化的自由经济中,发生通货膨胀的历史必然较为长久,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也就比计划经济国家来得有力。一般认为,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主要是一种兴奋型的通货膨胀,其表现的方式和导致的后果较为直接和猛烈。而计划经济国家的通货膨胀则多数属于抑制型的通货膨胀,其表现方式较为隐蔽,但所造成的后果并不亚于前者。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治理通货膨胀比较成功,反通货膨胀措施相对有效的是日本和德国,它们的最大经验是始终将币值的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甚至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当经济的增长与稳定之间发生矛盾时,宁愿放缓经济的增长速度,也不以牺牲稳定作为代价而换取经济的增长。而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代表的美国,近年来虽然一直处在其经济发展的最佳时期,但主观上也曾经试图通过推行通货膨胀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增长,也就是把通货膨胀作为一种经济杠杆来使用。然而,由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客观上不存在正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就根本上而言,通货膨胀不可能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地增长,反而可能使经济陷入滞胀的状态。因此,当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以至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时,美国政府也被迫采取某些反通货膨胀的措施。所以,美国的反通货膨胀更多地是用痛苦的代价换来的经验教训,但这种经验教训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似乎比日本、德国的成功经验更具有借鉴的意义。 www.dxs89.com
从横向看,美国的通货膨胀程度和反通货膨胀的态度与力度在西方国家中均属中等;从纵向看,美国的通货膨胀从二战以来经历了一个有起有伏的由重到轻的过程。在反通货膨胀的态度上也经历了一个由利用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的增长逐渐向自觉反通货膨胀转变的发展过程。根据美国各个时期的通货膨胀和反通货膨胀的特点,可以把美国二战以来的通货膨胀和反通货膨胀历程划分为四个时期:1939~1948年为第一个时期。这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及战后初期。在此期间,美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率曾高达16.4%,主要原因是:(1)因出售军事物资而使黄金大量内流造成货币供应量的急剧增加;(2)因卷入战争而使现金支出不断增加致使财政赤字的连年扩大;(3)因对战后经济发展趋势的错误判断而通过就业法导致物价的持续上涨。面对严重的通货膨胀,美国政府先后采取了下列的反通货膨胀措施:(1)控制消费者信用。如对分期付款规定首次付款额和最长期限;(2)提高存款准备金率;(3)实行价格的直接管制,即规定每类产品的最高价格限额;(4)提高贴现率;(5)设立道义劝说手段。
从1948~1965年是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是美国经济的黄金时代。期间经济增长快,通货膨胀率低,年均通货膨胀率只有3%~4%,且波动较小。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主要原因是:(1)为了和前苏联争霸世界尤其是发动侵朝战争而发生庞大的军费开支;(2)奉行凯恩斯主义而实施的赤字财政政策;(3)美联储的逆风向行事政策以及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作用等。为此政府相应采取的反通货膨胀措施有:(1)通过解除钉住国库券利率政策以改变联储公开市场的被动局面;(2)通过提高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率的操作来紧缩银根;(3)通过工资和价格冻结等收入措施来压缩需求。上述措施的共同作用特别是美联储公开市场政策作用的发挥,使美国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从1966~1980年为第三个时期。这是美国通货膨胀不断严重的一个时期,期间的年均通货膨胀率高达7%~8%。导致这一时期通货膨胀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实行赤字性财政政策而导致的财政赤字的逐年扩大;(2)实行膨胀性货币政策而使通货膨胀火上浇油;(3)由于石油提价和美元贬值而造成的成本推进加剧了通货膨胀的程度;(4)垄断的加剧对本已严重的通货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此,美国政府相应采取了如下措施:(1)通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对付通货膨胀。如将贴现率调至高达12%的水平和减少预算赤字、限制贷款等;(2)通过对工资、物价和租金实行直接管制的收入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但是 www.dxs89.com www.dxs89.com,由于该时期反通货膨胀政策的不稳定性以及相关政策的不配套而收效甚微,致使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1980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13.5%。从1981年开始至今是美国通货膨胀历程的最后一个时期,也是美国反通货膨胀取得初步胜利的20几年,在此期间,年均通货膨胀率降至2.5%,特别是近年来美国经济中出现的低通胀、高增长和较低的失业率更被认为是几十年来美国经济的最好时期。但这一时期仍然存在低微的通货膨胀,其主要原因是:(1)因为奉行凯恩斯主义而导致的巨额财政赤字;(2)公众由适应性转向前瞻性的通货膨胀预期心理;(3)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造成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而相应采取的反通货膨胀措施主要有:(1)坚定持久地执行以控制MI目标增长率为主的货币政策;(2)通过平衡预算和紧急控制赤字修正案以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3)把稳定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的单一目标。由于措施的得力而且态度比较坚定,使财政赤字逐年减少,通货膨胀率不断下降,为美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纵观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通货膨胀和反通货膨胀史,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某些经验教训并有所借鉴:
1.保持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地位是反通货膨胀取得成功的重要制度保证
“无论何时、何地,通货膨胀终究是一种货币现象”。无论需求拉上、成本推进、结构性因素,还是体制原因,通货膨胀的最终发生,都必须通过货币供应量的超常增长来实现;而各种反通货膨胀措施要取得成功,最终也要看能否把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真正控制住。可见,中央银行对于反通货膨胀的成败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央银行又是政府的银行,而政府除了管理经济外,还有社会、政治、军事 、文化等方面的任务,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当政府迫于社会压力或为了特定的目的而必须解决某一问题时,常常会求助于中央银行的印钞机。这时,如果中央银行缺乏相对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的反通货膨胀政策就会经常受到政府各种压力的干扰而导致反通货膨胀计划的破产。在这方面,美国几十年的反通货膨胀史既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了保证联储的独立性,美国做出了某些制度安排,如联储相对独立于政府工作:联储理事会理事的任期长于总统任期等。其目的在于保证联储免受日常的政治压力。因为在反通货膨胀的初期,经济经常会出现滑坡,失业率会提高,因此社会各界对中央银行的压力必然增大,这时如果中央银行迫于压力而放松银根,反通货膨胀的努力就会功亏一篑;反之,如果这时中央银行能够顶住各方面的压力,继续坚持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实施,那么,经过一段时间后,不但通货膨胀率会逐渐降低,而且经济也会逐渐复苏。美联储的独立性对于80年代以来美国反通货膨胀取得的初步成功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 www.dxs89.com
一般认为,我国的通货膨胀存在需求拉上、成本推进以及结构不合理甚至体制方面等各种因素在内的综合成因,是一种混合型的通货膨胀。如果就货币系统自身而言,中央银行缺乏相对独立性则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中央银行自1983年成立以来,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又培育不良,因此长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表现在:(1)我国中央银行无独立行使职能的权力,过分依赖政府,与政府的关系长期没有理顺。在我国,中央银行只是纯粹的货币工具,不能根据货币政策目标独立行使货币发行权,从而经常导致货币的超量发行;(2)中央银行缺乏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干预和调控机制,反之又受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太多,使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大大削弱,从而导致信用、投资和消费的持续膨胀;(3)由于上述原因又反过来导致中央银行的作用长期未能充分发挥。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美国反通货膨胀政策的经验教训中,我们可以看出,保持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是一个国家反通货膨胀政策能否取得成功的制度保证。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各个部门之间分工协作的良好关系客观上为中央银行保持相对独立性提供了可能,但这种可能的实现仍然必须借助于有关的法规和制度保证来进行。就目前而言:(1)应首先理顺我国中央银行的行政隶属关系,可以考虑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中央银行从目前国务院所属的政府部门的性质中解脱出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工作部门,直接向全国人大负责。这样做既与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大趋势相一致,也从组织结构上保证了中央银行作用的有效发挥;(2)在货币发行方面,可由全国人大制定出相应的法规,制约中央银行每年的货币发行额和信贷扩张量。各级政府和任何部门都无权干预。从而使我国的货币发行管理体制尽快从人治走向法制。这对于保证我国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完善我国通货膨胀的“货币闸门”将有重要作用;(3)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集中表现在中央银行与财政的关系上。因此,如何有效地理顺中央银行与财政的关系,是保证中央银行相对独立地位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具体而言,就是如何解决财政赤字的弥补问题。多年来,我国的财政收支几乎年年赤字,客观上造成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在目前金融市场还不发达、不完善的条件下,这种压力常常是引发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从我国长期以来的投资膨胀——财政赤字——多发纸币——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中就可以得到说明。因此,必须从根本上为财政赤字的弥补找到一条出路 www.dxs89.com www.dxs89.com,从而为通货膨胀的产生减轻压力,为保证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创造条件。就目前而言,可供选择的较好办法是财政赤字信用化,既通过发行国债,尤其是各种中短期可贴现的国库券,以及通过发行更多的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工具,并不断改进国库券的发行方式,进一步开发债券市场,创新资本市场,搞活流通,从而使财政的营运走上规范化道路,以真正理顺中央银行与财政的关系。
,美国反通货膨胀取得的经验和对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