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国加工贸易虽然取得的是顺差, 但由于外资企业是加工贸易的最大经营主体, 我国实际赚取的只是少量加工费。加工贸易企业应转型升级, 增强国内配套能力, 提高出口商品国产化率, 丰富增值含量,这是今后国内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方向。现在仍然存在制约我国加工贸易的多种因素, 如企业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差, 市场经济运营机制不畅等。我国必须积极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一要提高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 二要完善政策, 改善投资环境, 三要创新加工贸易的监管方式, 四要处理好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 加工贸易; 转型升级; 贸易顺差
目前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呈现新的特点, 我国要鼓励国内企业加强国际间的科技合作, 不仅把加工贸易作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载体, 更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 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 引导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一、促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20xx 年, 我国实现贸易顺差25514 亿美元, 加工贸易顺差为789.2 亿美元, 一般贸易则为逆差56.7 亿美元。由此可见, 目前我国双边贸易不平衡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的大额顺差。
我国从加工贸易中取得了较大顺差, 但由于外资企业是加工贸易的最大经营主体, 我国实际仅赚取了少量加工费。20xx 年, 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出口额为1 902.7 亿美元, 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78.7 %。 www.dxs89.com www.dxs89.com为此, 重点引导国内企业进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增强国内配套能力, 提高出口商品国产化率, 延长产业链条, 丰富增值含量, 必须成为今后国内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方向。此外, 我国必须进行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面对激烈国际竞争, 加工贸易发展不进则退
加工贸易是众多发展中国家普遍采取的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特别是周边国家和地区竞相吸引外资, 发展出口型经济, 他们的劳动力资源也很丰富, 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我国面临的竞争十分激烈。我国现在的劳动力价格不仅比改革开放初期高出很多, 而且也高于越南等国。如果我们不继续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就有可能将机会拱手相让。
2. 加工贸易对国内产业的带动作用并未充分发挥
相对于一般贸易而言, 加工贸易增值率不高, 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弱, 拉动作用相对较小。同时, 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加工业过度膨胀。据有关部门对80 种主要工业品生产能力的调查分析, 利用率在60 %以下的有28 种, 占35 %。我国绝大部分加工生产企业规模小, 技术水平低, 缺乏产品开发能力, 承接的加工贸易相当部分属于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因此, 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二、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
改革开放之初, 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我国通过开展加工贸易, 承接了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转移而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某些中等技术产业, 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推动了产业的升级换代。但是时至今日, 加工贸易使用我国国产原材料、零部件的比例不仅低于新兴工业国家, 也低于东盟, 加工贸易本身具有的优势并未充分发挥出来。这表明,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存在着一些制约加工贸易发展的因素。 www.dxs89.com
1. 我国企业技术水平不高, 创新能力薄弱
改革开放之后, 中国多数行业的技术密集度有了很大提高, 但总体来看, 中国产业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此外,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国有企业的运营机制习惯了国家的安排, 欠缺市场激励机制,缺乏市场开拓精神。由于加工贸易的外销渠道大多掌握在外商手里, 一些跨国公司从技术垄断、市场垄断、价格转移等方面考虑, 不愿转向国内采购料件, 阻碍了国内的技术创新。
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营机制的制约因素
第一, 制约加工贸易升级换代的最主要的体制性因素是企业的制度问题。在我国, 分享着国家大部分要素资源的国有企业, 由于机制僵化、市场适应力差, 没有成为加工贸易的主导力量, 而民营企业则因许多束缚条件尚未成长起来, 这使得外资企业成为加工贸易的主体, 掌握着市场和销售渠道, 严密控制关键技术, 对其核心技术封锁甚严, 把技术和产品的开发能力大都留在境外, 中方只能参与简单的加工装配。
第二, 影响加工贸易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另一重要体制性问题是科技体制的不完善。企业应是技术引进、吸收和创新的主体。但是, 长期以来我国科研体制基本是政府计划、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主导项目管理, 缺乏市场化、产业化导向www.dxs89.com, 在风险融资不发达、不规范的情况下, 加工贸易企业既得不到科技资源, 也难觅技术支持和援助, 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缺乏有力的竞争者, 使他们失去了技术升级的动力。加工贸易发展中技术进步和外溢效应得到抑制, 严重影响了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 www.dxs89.com
第三, 影响加工贸易升级的另一个问题在于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尽管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基本与国际接轨, 但树立正确的经营意识, 培养牢固的守法观念, 对中国产业界来说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基本问题, 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表现尤为明显。知识产权观念淡薄, 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成为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制约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其他因素
第一, 产业发展不均衡。我国拥有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行业领域少。现在, 我国的纺织、服装、家用电器和轻工业品还占有优势, 其他诸如汽车、IT 产业、电信等领域, 我国没有竞争优势, 尤其是我国的服务业水平同国际相比, 差距很大, 这直接影响了我国境外加工贸易的发展。
第二, 信息机制不健全。从市场信息需求看, 企业对国外有关法律、政策和投资环境知之甚少。不少企业想走出去, 但是不知道从哪里能够得到有关国家的市场资料。对于国际上与加工贸易相关的原产地规则了解不多, 国际通行做法也不掌握。
三、关于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1. 提高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 促进加工贸易的技术转移和升级
第一, 各级地方政府应当转变引资工作中“重数量、轻质量”的指导思想, 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工贸易, 积极支持外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子公司设立研发机构, 促进中外企业的联合开发和合作, 鼓励企业转移先进技术、加速产品升级换代。
第二, 提高加工贸易深加工程度, 延长增值链条, 扩大产业聚集和辐射效应。要改变加工贸易“一进一出、单一工序”型发展模式, 支持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型企业发展, 提高产品加工程度, 延长加工链条, 增强与国内企业关联度, 带动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 www.dxs89.com
2. 进一步完善政策, 改善投资环境, 引进人才, 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一, 协调好相关政策, 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首先要切实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真正把引导加工贸易发展和转型升级摆在突出位置。其次围绕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方向和重点,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协调好相关政策,www.dxs89.com 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环境和激励机制。
第二, 改善投资的软环境。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 通过吸引外商投资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此外,要继续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坚决查处各种侵犯知识产权行为, 及时处理知识产权纠纷, 让外商放心地向我国转移先进技术和设立研发机构, 大力培养各类急需专业技术人才。
3. 不断创新加工贸易监管方式
传统监管理念认为, 加工贸易应以有形物质为监管对象, 无形知识产权的生产不能成为加工贸易监管对象。这种认识是不合理的, 如不加以改正必将严重制约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大胆创新监管思路、监管模式和监管手段, 建立既能提高监管效率又能降低管理成本的加工贸易监管体系。要出台支持研发机构加工贸易的监管模式, 在承接境外高端产业转进的同时, 将我国的饱和产业向境外转出, 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电子审批管理系统和海关联网监管系统, 尽快实现商务、海关、税务、外汇、检验检疫等部门之间对加工贸易合同审批、备案、核销的计算机联网,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降低贸易成本, 提高管理和服务效能。 www.dxs89.com
4. 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积极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首先是处理好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在保持加工贸易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通过鼓励深加工、精加工, 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加工程度, 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条,增强国内配套能力, 释放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 打造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型企业。其次是处理好转型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处理好转型升级与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 王子先,诸融敏. 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研究[J ] . 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8 , (53) .
[2 ] 冯 雷. 前期我国加工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J ] . 经济研究参考,20xx , (113) .
[3 ] 徐进量. 探寻提高我国加工贸易水平的有效途径[J ] . 财经经济,20xx , (2) .
宏观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学论文 宏观调控论文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