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因素是市场竞争的类型和程度,对于一个垄断市场来说,直接手段较间接手段更为有效,政府直接支持有助于抵消垄断对资源低效配置的影响,直接干涉价格和成本使边际成本曲线外移,从而降低价格,增加产出。但是,垄断在总体上来说抑制了私人部门投资R&D的积极性,这就是为什么国家努力建设更具竞争、而非垄断的市场的原因。
风险因素也值得政策制定者认真考虑,政策有效性受风险披露程度的影响,如果产品或原材料市场由于供需冲突而混乱,政府必须竭尽全力采取所有间接措施以减少R&D的风险。
除上述提到的以外,在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前,还必须考虑一些反映特定经济环境的因素。例如韩国,无论原材料市场,还是最终产品市场,都容易受国外供需冲突的影响,而由于国内市场狭小,以及对日本和美国市场的依赖性,市场的不稳定性就更加明显。
但尽管如此,韩国还是成功地建立起直接的政策工具,这个成功归功于大多数战略产业将它们的产品出口到国外,部分摆脱了国内市场的影响。对于那些出口企业来说,政府的优惠贷款和国外贷款担保减少了它们从事投资、原材料进口、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风险,也大大缓解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尽管国内价格机制并不完善,政府仍然通过直接补贴、贷款和投资以及干预资本市场等手段,使其创新政策行之有效。 www.dxs89.com
二、 韩国公共/私人 R&D支出
刺激私人企业投资于R&D的确不是件轻松的事,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初期,因为很少公司愿意在一个缺乏竞争,创新对于生存来说并非至关重要的市场里从事创新活动,韩国就是一例,即使在从 1962年开始执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以后,公司也并不情愿在本土投资于对它们发展十分重要的制造设备和人力资源,而总是通过交钥匙工程和资本输入从国外获得所需技术。
但财政支持和保护政策却巩固了大公司的地位,它们不仅不需要通过投资于 R&D、提升产品等级就可以保持垄断地位,而且利用国内工资水平较低的条件,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价格优势,因此,即使那些可以获得政府的R&D资金资助的大公司也更愿意依赖于低廉的劳动力。
另一个影响公司R&D的重要因素就是较高的通货膨胀率,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使投资主要流向房地产业,而不是制造业,这是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不仅仅大公司、中小企业也深受通货膨胀之苦,由于经济动荡、资金短缺,这些小公司甚至无法考虑R&D,而又可能考虑那些对他们生存至关重要的问题,诸如销售,国内市场变动频繁的供需和求贷无门也使他们无力去为将来打算。
通货膨胀和变动频繁的国内市场削减了工业界投 资R&D的兴趣,扭曲了资源配置,在很难获得资金的情况下则更是如此。所以说,韩国的市场环境并不适合刺激国内的R&D投资,但这种状况正在扭转。
我们尝试分析一下韩国公共和私人部门的R&D投资变动趋势,表1显示了在韩国经济发展的初期政府和私人部门R&D投资的数据,从196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到1976年,一直低于部门R&D支出,但是,随着政府R&D支出增加,私人部门R&D支出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也逐渐提升,从1982年起开始明显的高于政府支出。 www.dxs89.com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大致描绘一下公共和私人部门的R&D支出的变动轨迹,首先,代表企业技术需求的私人部门的R&D支出在工业化初期可以忽略不计,随着政府在一定时期持续地投资于R&D国家技术能力得以提升,最终得到私人部门的响应。
随着国家技术水平的提高,供给和需求相应增加,如图2所示,在1976年以前,私人部门的R&D投资低于公共部门的R&D投资,从1982年开始,私人R&D投资开始超出公共R&D投资,根据这个趋势,我们可以断定,在发展的早期阶段,私人R&D投资因公共R&D投资而产生,换句话说,私人部门对公共支出的弹性并不为零。
为了具有体验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建立了一个线性模型:log(IPERDt)=c0+c1log(IGERDt)+Ut
这里,IPERDt表示在t时期私人部门R&D支出的对数。1GERDt表示在t时期公共部门R&D支出的对数。Ut是随机变量。
根据韩国从1970年到1998年的数据,代入参数后的等式为:
log(IPERDt)=10.71+1.83log(1GERDt)
这个结论并不意味着政府部门R&D支出或私人部门R&D支出中的一个 决定另一个,相反,它反映的是市场的需要,让我们清楚哪个方面需要加强,换句话说,一个数据序列反映了另一个的最佳值,而不是一个决定另一个。
但是,如果我们分时段来考虑,会发现从1970到1983年间的样本数据www.dxs89.com不符合上面的关系,而从1984到1998年,则与等式吻合。这个结果支持了我们早期的猜想,那就是政府的R&D支出对于创造一个有利于私人部门R&D的环境是必须的。 www.dxs89.com
自从1969年成立科技部以来,韩国政府已经开始投以数量巨大的资源建立国家技术基础设施,以刺激创新活动,这些举措逐渐刺激了私人部门的R&D投资热情。
三、韩国的学习机制和政策
1.宁要债务,不丢股权
韩国工业化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被政府所控制和引导,外国资本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但是不能超出政府的控制,所以,尽管韩国极为倚重外来资本,但是主要的采取债务而非股权融资的形式,从国外获取技术也尽量不采用外国直接投资或技术许可的方式。
一旦通过全承包(交钥匙)合同或进口设备获得技术,韩国的科研工程人员立刻开始模仿和学习,一些在国外学习过的高素质人才,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获得国外技术的具体方式在不同产业部门有所不同,对于造船业和机器制造业来说,主要的依靠外国直接投资和技术咨询;对于化工、水泥、钢铁等资本密集型产业来说,则主要通过全承包(交钥匙)合同,对于电子和汽车制造业来说,则主要通过技术许可。
Hobday指出韩国的学习机制就是模仿美国——就像日本曾经做过的那样——主要是通过与日本合资建厂,在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初期,韩国与技术领先的日本电子制造业合资建厂,从而获得技术培训、机器设备、零件、原材料和外国先进管理技术。
但是,在连续几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期间,进口设备是韩国企业获取国外技术的最主要方式,这是因为直到70年代,政府一直严格限制外国直接投资和技术许可,政府政策的重点在于支持设备进口,增强轻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不是发展重工业。 www.dxs89.com
这种政策导致了从国外进口大量的机器设备,这些机器设备也成为韩国企业通过反向工程获取技术的主要来源,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韩国直接投资的比例仅仅为新加坡的23%,低于台湾和香港的一半,这一数据证实了韩国重视设备进口和受国际财团贷款支持的全承包(交钥匙)合同,十分注意保护国内市场,在工业化初期将跨国公司排除在外的政策倾向。
2.有选择地获取技术
韩国在工业化初期的技术和产品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有选择地获得技术,以发展那些主要依靠经验和传统技术的产业部门;而一旦掌握这项技术,再将其推广应用于其它领域。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一家生产苏打粉等化学产品的化工企业从外国进口技术用于建设一个生产非生物降解的化学清洗剂产品的工厂,工厂由德国设计,主要的技术来源是美国。该工厂的工程师积极参与工厂建设的整个过程,并且接受了美国公司的严格训练,通过这种形式,这家韩国企业掌握了这项技术,并且最终可以在没有外国帮助的情况下建造类似的工厂。从这个以及一些类似项目中获得的经验甚至使韩国可以出口一个生产不饱和聚酯的全承包(交钥匙)工厂。
这样的例子在包括钢铁、药物、光纤、家用电器、汽车、石油炼制、水泥、肥等等在内的很多工业部门都存在,而且,通过更多地成功模仿产品生产和设计技术,以及有限地刺激国内技术创新的努力,韩国还拥有将进口技术移植到别的生产线上的能力,一种进口来的制造无线电通讯设备的技术就曾被改造用于香烟厂的电子控制设备。 www.dxs89.com
一些技术不仅被扩散到那些技术相近的部门,而且扩散到那些并不直接相关的部门,举个例子,最初,POSCO(一家韩国钢铁厂)是通过全承包(交钥匙)方式、在日本的帮助下完成的,在项目进行过程中,POSCO积极地准备人力资源,他们从一开始就参与吸收生产产品和工程中的技术诀窍的过程,工程师在与外国同行的合作过程中还学到了很多工程方面的知识。
这个项目最终成功了,POSCO甚至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钢铁制造企业,一些下游工业由此受益,因为能够有效利用上游工业拥有的技术诀窍。
3.出口导向政策
战后早期,韩国政府工业化的战略政策是进口替代,它严格限制进口成套设备,由于技术基础薄弱,工业界必须学会吸收和利用外国技术。
60年代末期,政府又实施了诸如出口补贴、优惠贷款的政策工具,以进一步强化进口替代,这反过来刺激了出口,政府从60年代开始经常性地制定出口目标,作为发展工业的一个长期举措。由于政府的“胡罗卜加大棒”政策,www.dxs89.com韩国的出口总额从1965年的1.75亿美元增加到1971年的11.32亿美元。这些政策对于增强国家的技术实力十分重要,由于出口企业面临在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压力,必须努力提升产品等级以达到国际标准,这意味着必须投资于R&D以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
那时,国内企业迫切希望出口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获得对于企业生存至关重要的政府出口补贴和优惠贷款,这样还同时可以保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入国内市场的竞争中,出口企业较非出口企业在政府支持下获得了成本领先优势。 www.dxs89.com
所以,出口导向政策改变了企业的近视做法,间接推进了它们投资1R&D,这是政府未曾意料的结果,而且这些政策增加了国内市场的竞争性,封锁意中建立了一个健全的价格机制,同时,政府还投入大量资源建设国家科技基础设施和培养人才。
,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如何刺激企业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