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个相关的小故事:
四个月前,一个礼拜天下午,骑士在因特网上遇到一位周先生,自称某美国公司中国区总经理。他看到我在阿里发布的销售信息,便找上我,拨通了我的办公桌电话。
在电话里,他首先问句我们是作什么的,然后来一长串不可一世的自述,盛气凌人之至。似乎不是找我做买卖,而是找我发泄怨气。骑士暗自叫苦不迭:这个人的脾气怎么这么大,今天一定是被谁招惹过了。说实在的,作外贸数年,还真没见过第一次电话沟通就这样威风的人。做生意就作生意呗,不过是赚钱糊口,何必先把架子摆得那么大。中国人的情性,在这里真有着极致的写照。
不过人家毕竟是潜在客户还似乎是“大老板”,你是打工的业务员而已。他的言语之间,也故意地、明白无误地传递出这样的威胁性信息。他咄咄逼人,我步步退让。就这样,艰难的初次沟通终于结束了。骑士本非狭隘之人,可是碰上他,沟通完了我真的想骂*他*娘。我怀疑我非凡的定力、耐力和脾气,已能与专业负责挨骂和投诉的客服人员有得一比。
此后他用贸易通和我沟通了一段时间。My patience is running out bit by bit,and the order is constantly given as a lip service.
不久我辞职单干了,和朋友合伙做生意。这时候他又找到我,拨了我的手机,好言好语询问产品。这时空压机已经不是我经营的产品了,但我还是负责任地告诉他我在原来公司的接替人的联系方式,包括电话传真,电邮,MSN,QQ,不厌其烦。
当时,第一次沟通完,我就查了他的电话号码(和新客户打交道,要细心谨慎,一定要有这个查来历这个习惯),原来是福建某电子工厂的小经理。我又顺藤摸瓜,查了他口称的“美国Bapex公司”,也是一不起眼的小公司,排在Google第74页某角落。而且,两家公司的业务风马牛不相及。
我估摸着:周先生,38岁左右,一工厂作坊的业务经理,05年底开始搭上外贸班车。应该是学了点英语,至多去了趟美国。至于“中国区总经理”,他的所有联系方式,全是那家工厂的。估计是收到过Bapex的询盘,至于询盘的虚实,无从知道。
我断定,这位可爱的周先生,应该是这家美国公司的一个信息联络点。可能开始叫“中国办事处”,后来,见山高皇帝远,干脆来个响当当的名头,升格为“中国区总经理”——听起来威风凛凛,也不会有人当真去追查。毕竟美国与中国隔着半个地球。
事实上,有不少小外贸公司,也都有这种行为,挂着各种“跨国公司中国办事处”、“采购处”或“总代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的“羊头”,卖着“狗肉”。瞒上压下,外强中干,招摇撞骗,胡作非为。没有实力和底气的人,反而会显得底气十足。
外贸公司自然深知其中的蹊跷了。中国人看重表面的东西。其他外贸朋友们,尤其是工厂的外贸朋友们,要认得这些华而不实、狐假虎威的把戏哦。作客户价值评估、考察对方的来历与资信时,要有认真的调研精神,不要被对方口头宣称的东西所迷惑,不要被表象蒙蔽。不卑不亢,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有了互联网等信息工具,剖析和考察潜在客户的工作,就变得很方便了。不过你要下真功夫去研究客户,用好这些工具。
在工厂很能锻炼人。你能:既熟悉工厂产品与操作,又深知贸易公司套路。这将是你打天下的资本。
,如何剖析和考察潜在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