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很多的销售人员是这样修炼和自我定位的:进客户办公室“挺着”个胸膛不敲门,就说是“自信”的体现;对着客户高声音说话,而客户连表达的机会都没有,也说是“自信”的表现;甚至连批评客户“有眼无珠”也会认为是一种对产品的自信;单方面帮客户签字也同样认为这是一种自信!对于不顾别人感受,压倒“一切”,径直走道别人面前,随意打断别人表达,等等这些所谓“自信”的表现,笔者绝不敢苟同。恰恰相返,那反而是一种不自信的暴露!
自信应该是内在的信念,内在的美,是一种“自我”的认可和默许,不是“与别人”比姿态的高低,也不是与谁论胆大。它是一种影响力,震撼力,不是一种压制力和强暴力。比如一个常迟到的人,在批评别人迟到时的气势,那就不是一种自信。或许只算是一种权势和姿态,所以取得的效果可想而之;而对于一个非常守时的管理人来说,他或许没有那样的气势,但是在这一点上他绝对可以做到自信,即使他很谦虚地说那没什么,但是他表现出来的影响力,也会使沟通的效果大大的不一样。
当很多的销售伙伴想用摆姿态加硬语言来“说服”客户的时候,我都劝他们不要抱太大期望,我承认那样的技巧是有用的,但是力度没有多少,有时候还会出现反弹。我的经验告诉我,从人性上来说客户是很难被说服的,尤其是可以担当决策责任的人更是如此。销售中说服力远远没有影响力来的有力量!
所以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可以实现、绝对存在的的一种自我信念。是一种内在坚定和成熟美,那样“自信才是一种成功”!
6“态度决定一切”
这一句话你应该不会觉得陌生,我们姑且不讨论他的权威性,而是就这样一句话,看看我们销售伙伴会有什么样的偏颇理解呢。根据笔者对一线的辅导中,会有两种实际情况。
一是态度就是热情、主动。当然了,销售工作嘛就是得主动热情啊,难道“热情“也有错?二是态度就是听话、友好。
同理,销售嘛你老是与客户争辩,不听话谁会与你合作,这难道也有值得怀疑?
非也,以上两种都没有错,或许只是销售风格差异罢了,且其精神值得推崇和学习。而要关注的现象就是在客户面前就只是热情(寒暄、赞美、笑脸相对)、主动(每次都主动找客户)态度,或在客户面前就只是听话、友好(客户让把资料放下走人就走人,客户问什么就答什么,答完后让回去等消息就回去等着,从不与客户较理),保持这样的“态度”到底能决定什么呢?态度是好了而我们的工作内容去哪儿了?这样的态度还不只是在客户面前“好”,你看在公司也一样:每天一大早就来到公司等着开门,每天热情和每位同事打招呼;另一种是积极帮公司干很多活(但和销售无关的),受了委屈也不说话。这样的情况也不是笔者要谈论的,只是一旦没有什么收获,面对“付出”和失败,势必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
这样的销售“态度”或许在你的周围也有类似,他们以为“态度决定一切”,所以对态度尤为“关注”。其实我想告诉同仁的是,有这样的“态度”是没错了,但是是不够的,工作还是需要我们去做、去行动才会实现的,销售中的“人和事”我们都要处理到,不然仅仅靠“热情和听话”就能解决客户的疑惑和需求了吗?客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客户哪里对我们有误会?谁是决策人?他为什么会接受我们,拒绝我们?我如何让他真正了解和理解我们?等等销售中不可不思考的问题,我们都要逐一澄清和处理。而不能只是停在销售的表面上“热情、主动”或“听话、友好”,还要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统筹安排、力度跟进、满足需求。做到为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才是对工作对客户热情的表现。
所谓“态度”是对你人、事、物、观念等等的评价,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情感成分,包括你对态度对象的情绪反应;二是认知成分,包括你对态度对象的想法和信念;三是行为成分,包括你对态度对象采取的行动或可观察的行为。所以不仅是你对人的表面态度,还要有你对产品的认知和信念,销售的认知和信念,客户需求及客户的认知和信念,以及其他事物的信念等等,这才是你完整的态度。
7“销售是一门艺术”
在一次销售培训模拟对练中,一位销售伙伴明显夸大其企业产品的功能和许诺。我确认是否真是如此,谁知他得意地说“销售就是一门艺术嘛”,还有一句更加惊人:“都搞实际得如何卖得出去产品啊?!”如此理解销售艺术,笔者大为惊叹!
艺术,什么是艺术,就是虚的?!假的,不存在的?!脱离事实的?!原来违规的甚至违法的那都可以理解为艺术,策划为艺术,并且还立为“高雅的、高境界的”。如果是这样,我看你的“艺术人生”不会太长。但是幽默归幽默,这样的情况还是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和必要的探讨!
现代汉词典解释: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是我们反映真实事物的一个形象化的手法;简单而言,就是要求我们对过于枯燥的,过于直接的,或者过于烦琐的事实,给予形象,活跃的或简单化的呈现处理。比如一个字我们看一眼很难就记下,于是让将它形象化,以便于我们记忆。比如在销售过程中,如果一见面就跟陌生客户介绍产品,客户可能没有心情去听取,或许客户无法直接看到自己的需求,而我们不得不形象化的将它呈现,从而与自己的需求进行匹配;或许产品放在那里无法说话,我们需要透过文字、视频、口语描述等形象化展示它。
我的理解,销售中的艺术是用形象的手法挑起人的情感上的记忆,达到展现事实(产品功能、价值)的目的,应该是不脱离事实的失去原则的,所以做为销售的艺术家们,应该在这样的基础上面好好修炼你的艺术。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销售还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事实为本。
8“用业绩说话”
常言道“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销售工作,没有业绩你说什么话。这句话我不知道是那位销售元老提出来的,是在什么环境下提出来的,不过我想他的初衷应该是积极的。只是后来者若不去领会要义,只怕是“误入歧途”,这句话恰恰成了销售人员进步的拌脚石头,尤其是“资深”业务人员的坚实靠山。这样的话,它就不再是成功的法则,而是失败的大门。
一种是坚持以“业绩代表一切”,为了业绩不择手段不问途径,因为用业绩说话嘛。于是出现了抢单、谎单、甚至欺单,对团队氛围、对客户情感、对市场环境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那个单,不仅不能算是“业”更不能计为“绩”!反而是个“赤字”!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社会,都是如此!
另一种是“有了业绩就可以大声音说话,业绩越好可以话说的越多”,于是行动也就越来越少。因为有了业绩,所谓艰苦奋斗的精神头也就失去,油然产生了一种“躺在功劳簿上”休息休息的心理,这不就是大家都提倡导的“用业绩说话”吗?那些当初自己设想的远大目标这时候已经看不见,久而久之出现“再也找不到当初的感觉了”,以至“怎么就失去了方向了呢”,也就是大家所谓的“小成功却成为大失败了”!
对于以上两种理解,笔者在工作并不鲜见,我们做为销售人员该如何面对这句话呢?
其一,我们必须理解所谓“业绩”真正含义,它指的不仅仅是钞票,而是包括客户、市场、品牌等诸多条件在内的“业的提升、绩的积累”。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它既可以赚得生存和信心的本,还能让我们获得的经验,对于下一步是极好的基础,这才是我们所要的“业绩”!沉淀性的积累和可持续性的发展应是销售人员对每一份业绩的追求因素。其二,要理解有业绩,本是销售人员的基本表现(也是工作之基础),而不断通过业绩突破来实现个人的拓展和成长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我们所要的职业追求。这是个“动态”过程,我们的事业应该是如何突破自我,如何突破现状,而非我们要得是静态的业绩,这是不符合销售的职业精神。。坚持更高更强更远,对于我们的职业我们的事业乃至我们的人生才有价值。
,成功销售员的“九把度量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