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这一基本原则,各高职专业可根据其专业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开发并修订出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例如,高职专业“商业实务电脑技术”采用“多箭头汇集”式课程体系设计方式。每一个箭头即代表一条知识、技能链,由一系列的理论课程或实践训练环节组成,而各条箭头都指向同一终点,即该专业的培养目标。
3、强调学科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
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和实际职业环境相结合,以使学生尽早地顺利适应职业工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特色。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实训教学环节及毕业设计工作都应当尽可能地在校外的企业或研究机构完成。学生需在企业独立进行实践性工作,并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独立完成指定课题,而且,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设计都应当以社会、行业、技术领域及企业的基本需求为基础。
四、高职教育办学的多样化特征1、办学主体多样化力争与企业、行业联合办学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招生、课程体系及教学实践都与行业、企业有着紧密联系。为此,我院的各高职专业都力争与企业、行业的联合方式不仅仅是产学研相结合,而是联合办学。目前各专业正在陆续建立主要由高校、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等方面的教师、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联合办学伙伴不仅承担着我院的青年教师技术培训、学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还优先录用我院的毕业生就业。目前,“汽车运用工程”专业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已经正式成立。
与地区经济结合办学
我院的办学方向坚持“三服务”方针,即为首都经济服务,为机电行业服务,为社区发展服务。目前,我院正在结合高职教育新机制、新模式的改革实践,积极探索并落实与北京机电工业控股公司和北京市机械工业技工学校、北京二轻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轻工高级技校联合办学,并以北京市朝阳区正在进行的建立社区教育中心和朝阳区社区学院的改革实践为契机,与朝阳区落实全面合作办学的具体项目。
发挥各类办学机构的作用
就各类办学机构而言,积极发展高职教育的办学主体有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校以及某些本科大学中的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民办大学和经批准的中等专业学校,更有唯一一所以本科为主转向以高职教育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北京联合大学。北京联大发展高职教育的办学实践和基本经验已经证明它是一支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积极发展高职教育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www.dxs89.com
各类高等学历教育协调发展
无论就全国而言,还是就某一省市地区而言,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各类高等学历教育均可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就一个学校而言也是如此。例如我院,不仅日大办高职,夜大也在办高职,而且自1998年起还举办了高自考(高职专业)助学试点班,形成了在“三教统筹”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高职教育的基本格局。
2、生源渠道多样化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征决定了其入学条件,即入学者应当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实践经验。就高职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来看,其技术含量和理论成分较高,因此教学过程必须在高中文化基础上进行,且要强调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
鉴于这一双重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生源也应是多途径的,既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3+3、3+4),并在新生入学后首先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也对口招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如中专职高师资班(4+4、3+4)等,并对新生强化基础文化课程,努力探索高职与中职的“接轨”途径。同时还要注重成人高等教育,招收具有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如成人高职专业脱产2-3年,业余4年。
这种招生的多途径方式,不仅体现了我院的”三教统筹,高职为主“的基本办学经验,同时对于构建开放式的、全方位的教育系统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3、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由于目前高职专业的生源主要是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所以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一种培养对象是文化基础较好、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差,而另一种正好相反,文化基础较弱、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如中等技校毕业生一般都获得了中级(4级)工的证书。这就要求我们在探索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对象的高职培养模式的同时,不要忽视和放弃以中等职业学校中专、职高和技校毕业生为培养对象的高职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这对如何实现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接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发展高职教育的几点展望1、坚持“三教统筹,高职为主”的办学基本定位
在多年办学实践的基础上,我院要与联大各兄弟院校一起,继续积极进行从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普通高校向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的高校转变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这一转变模式的成功与否,不仅对联大和我院的改革、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www.dxs89.com
2、坚持试办高层次的高职专业
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应在多层次、多领域办学。鉴于多年来在本科基础上承办高职专业的优势,我院不仅要继续充实已办专业的高新技术含量,提高办学水平,而且应当在创建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上有所突破。例如,我院拟在原举办“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师资班)高职本科教育的基础上,试办“智能建筑控制工程”和“汽车运用工程”高职本科专业,以推进和深化专业教学改革。
3、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要强调其实践工作能力,但不仅仅是具有技师类资格就可以满足教育、教学所需。考虑到高职专业的长远发展,更要重视教师的深厚理论基础。因而,要充分发挥校内外专家和教育资源的作用,培养出双师型结构的教师队伍。
4、加强比较研究,与国际职业教育接轨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系统与其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具有紧密的关系。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构建了规模相当、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系统。因此,加强国际职业教育的比较性研究,总结与分析各国职业教育的成败经验,对深化我院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我院多年来充分发挥普通本科教育的优势、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的总结与回顾,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特征及办学方式等办学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以期探索一条新形势下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改革之路,以为完善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对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需求和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迫切愿望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杨金土、孟广平等:《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研究》,1999年第四期
职业教育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教育学毕业论文 教育毕业论文 教育类毕业论文,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