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探索长效监管机制
1、加强部门协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市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市农业局作为全市农资打假的牵头部门,把这项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全力抓紧抓实抓好。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行政执法机构、依法管理机构、检验检测机构之间,均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职能配置进行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在开展各有特色专项整治行动的同时,互通信息,联合办案,优势互补,重拳出击。3月份,市农业局、经贸委、公安局、工商局、质监局、农机局、供销社联合转发了农业部等六部委关于20**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6-7月份,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与市监察局一起进行调查处理。县(市)农业部门在春耕和秋播时牵头组织工商、质监、供销社、电视台等单位分组分片进行农资专项检查。
2、乡镇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员队伍走上规范化轨道。为增强农资监管力量,延伸农资监管网络,我们在全市聘请了181名乡镇农资监管信息员,信息员制度的建立,解决了基层农业执法机构人员少、监管力量薄弱的状况,减少了监管的盲区,提高了监管的效率。为进一步促进乡镇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员队伍的健康发展,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对信息员进行了业务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培训,使之具备相应的辨假识假技能和职业行为道德。各县(市)农林部门还建立了信息员考核评价制度,考核时坚持德绩并重的原则,结合实际工作表现确定考核等次,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予以调整,从而确保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农业行政执法的整体形象。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信息员队伍也越来越发挥出其在农资监管中的作用。
3、推行守法经营责任制。全市农技推广系统积极推行守法经营责任制,以农资经营执行“五条禁令”为核心内容,市、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与隶属的经营单位之间签订了“五个层次”的责任状,明确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严格责任追究,农技推广系统发生违法经营,依法从严查处,同时追究相关责任人和主管部门领导的责任;在责任区内发生农技推广系统经营假冒伪劣农资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农业系统条线工作考核一票否决,凡在县(市)、区本级农技推广机构或农资经营单位发生的,取消该县(市)、区农业部门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对农技推广系统发生违法经营,造成重大生产事故的责任追究情况予以通报;农技推广系统发生违法经营,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对责任区内的相关农业项目和投资给予相应制裁。
4、倡导诚信经营。每两年评定一次农资诚信经营单位,3月12日将评定的68家“20**-20**年农资诚信经营单位”在《南通日报》上进行了公布,并将报纸、铜牌分发到各个单位。评定出的农资诚信单位十分珍视“诚信”这块招牌,不但能自律经营,而且还能影响和带动一批经营单位守法、规范经营,共同维护了全市农资市场的经济秩序。在树起诚信经营这块牌子后,我们也注重加大对诚信经营单位的宣传和扶持力度,为农资诚信经营单位创立营销品牌,扩大服务领域,鸣锣开道,保驾护航。 www.dxs89.com
(五)提升素质、转变观念,努力建设高质量执法队伍
20**年我队和海安、如东县农业执法大队被省厅表彰为全省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先进集体,海门市农林局被农业部表彰为农业综合执法先进单位,另有三位执法人员为先进个人,受表彰数名列全省前茅。我们围绕造就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过硬、高效廉洁的高质量执法队伍的目标,重点开展了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教育,在全市农业执法队伍中努力营造热心为农,公心办案、真心做事的良好工作氛围。
一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人员的思想状况、职业操守怎么样关系到我们的工作能不能更好的完成,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关系到整个农业行政执法形象的树立,为此我们坚持以思想为先导,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我们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全队人员学习,引导全体队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提高了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能力,使大家绷紧思想上的弦,自觉约束自身的行为,明白何所为、何所不为。全体执法人员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为农服务,主动将服务与管理结合起来。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做到文明办公、礼貌用语,对所有举报都认真、热情对待,做好记录,有案必查,认真落实每个举报案件,取信于民。对来电举报突出一个“快”字,查处案件突出一个“公”字,受理投诉突出一个“诚”字。20**年度,接到各类举报电话44个,举报信函8件,来人咨询28次。按照有关法规和程序移交和分工,及时给予了处理。下发查案通知15个,并对处理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督办。
二是加强建设,率先通过验收。我们以深化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为抓手,规范化建设为载体,切实提高农业执法人员法制素质和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强化执法为民的观念,做到文明执法、严格执法。今年全体执法人员均接受了部省农业执法的法律法规培训。各县(市)对照省提出的“有专职的执法队伍、有完善的设施条件、有配套的工作制度、领导重视好、执法行为好、工作效果好”的规范化建设标准,查摆不足,自我补缺,我局召开了全市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专题会议并对6县市执法大队进行了现场督察和模拟检查,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海门市和如东县被评为全省第一批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规范化单位。20**年以来我们根据部、省开展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要求,积极开展了以“三有三好”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20**年通州、启东、如皋通过了省厅的验收,至此,我市用三年时间在全省率先全部通过规范化建设的验收(目前全省唯一满堂红的市)。如东县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获得农业部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全省仅两个县),海安县获得农业部提高农业综合执法能力建设项目(全省三个县)。
二、存在问题
1、农资经营门槛低,无序竞争现象突出。《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修订后,取消了农业部门对农药经营者资格的审查,降低了农药经营的门槛,农药经营户数量无序扩大,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种子法》实施后,许多种子代销点多头代销、多级代销,经营网点手续不齐。经营肥料、饲料也同样没有门槛,个别商贩跑墟场、走村串户、无固定销售地点。目前部分经营者进货渠道混乱,进货随意性大,甚至靠流动批发商,致使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给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留下可乘之机。无序竞争严重影响了农资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最终的受害者是农民消费者。
2、经营门店规模小,从业人员参差不齐。在一个合并前的小乡镇100多米长的镇区,农资经营点多达4家以上,有的农资与其它杂百货同存共销,搞不清楚其主营什么,更有甚者吃住在农药经营门市,24个小时与农药为伴。有的经营人员缺乏起码的文化知识和相关的法律知识,农资知识更是少得可怜,根本谈不上为使用者提供正确的技术指导服务。
3、地方保护主义在一定范围内还客观存在。受利益驱动,一些地方对农资制假售假、违法违规行为打击不力,甚至还有庇护的现象。 www.dxs89.com
三、20**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农业执法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农业执法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0**年我市农资打假工作将继续按照全国、全省的统一部署,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1.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继续开展以规范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专项执法行动,认真落实好全国“种子执法年”活动,探索建立南通市农业执法巡查制度,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县(市)确保对辖区内监管对象巡查1次以上;组织区针对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环节,抓好2次以上互查、联查;全市将突出抓好春、秋二次农资监管集中执法行动和一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进一步提高执法效果。
2.扎实做好源头监管和市场准入。根据农资市场特点,突出重点来源和重点产品,制定针对性强的农资抽检计划,按照“统一部署、任务到点、定时送检、按季通报”的要求,加大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督抽检力度,全年抽检农业投入品500批次以上。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发布消费警示,依法处理不合格产品和违规企业;对已流入市场的,查清销售渠道和销售去向并予以召回,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打击、早控制,严防假劣农资进入农业生产领域,进一步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秩序。
3.大力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围绕“放心农资下乡,维护农民权益”为主题,以送科技、送识假辨劣知识、送优质农资下乡进村为重点,扶优和打假治劣相结合,引导和鼓励讲信誉、质量好的农资企业下乡宣传,组织放心农资产品下乡进村直接供应给农民。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新和转变营销方式,积极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大力推进连锁企业统一配送,从源头确保农资质量。
4.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大案要案。采取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形成合力的方式,抽调力量,成立专案组(或建立跨县市办案机制),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要举报查获的案件,进行重点突破,切实打击违法分子嚣张气焰,充分发挥大要案的教育震慑作用。贯彻落实《关于农业行政执法部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若干意见》,依法彻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决不以罚代刑。
5.进一步完善投诉举报和农业生产事故处置办法。发挥“12316”农业执法投诉举报电话作用,切实使它成为农业执法获取案源、维护权益、沟通群众、服务社会的“窗口”。不断完善《南通市农业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认真做好农业生产事故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切实维护农业生产安全、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群众合法利益。
,市农业执法2017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