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对日常形式的借用
日常生活和具有日常品性的生活在道德教育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其不露痕迹性和效果的扎根性是任何有意为之的活动所不具备的。学校教育可以吸取这些特点,通过借用日常生活的形式来实施自己有目的的教育 www.dxs89.com www.dxs89.com。学校教育的很多活动可以采取儿童所喜欢的儿童方式来进行,借助儿童天性乐意为之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来影响儿童,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和影响。有时,一个游戏比一箩筐的语言教导和苦口婆心的规劝更有效。比如,对学校的归属感教育,一个校徽或学校吉祥物设计游戏,可以比得上校长和班主任的多次的长篇大论。游戏是儿童自己的方式,学校教育的很多任务,如果能用游戏的方式来处理,使儿童没有疏离感和抗拒感,教育效果就会好得多。
注:
[1]齐格蒙·鲍曼着,郁建兴等译:《生活在碎片之中--论后现代道德》,学林出版社20xx年版,第56页
[2]衣俊卿:《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哲学研究》1992年第10期
[3]张蒙蒙着:《快乐伴我成长》,花城出版社20xx年版,第6~7页
[4]蒋方舟着:《都往这儿看》,春风文艺出版社20xx年版,第101~102页
欢迎登陆www.dxs89.com,转载文章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站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基础教育改革论文 基础教育研究论文 基础教育课改论文 基础教育教学论文 基础教育科研论文,论学校日常生活的道德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