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示范方式
示范方式就是政府以成功的经验来推动整个区域内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具体的做法是政府制定较长时期的学校布局规划,有意识地加强规划内定点学校的建设,使这些学校具有吸引力,逐渐吸引周边学生过渡到这些定点学校。湖北省钟祥、沙洋等县市在布局调整过程中主要就是运用这种方式。河北省东光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20xx年小学由400多所调整为62所,教学班由1500多个下降到700多个。东光县中小学布局调整之所以取得了成功,关键也就是采用了示范方式。该县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首先选择了10处校舍最破旧、最分散的学区,把布局结构调整与危房改造结合起来,经过县、乡、村一起努力,第一批总投资1062万元的10所项目学校20xx年动工,20xx年全部投入使用。学校建成后,县里为这些学校选配了优秀教师,率先建设微机室,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英语课。一个学年以后,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各自乡镇都处于领先地位,原来那些抱怨“学校离家远了”的家长也开始赞扬“学校的教学质量高了”。一些当初持观望态度的村也主动找县教育局,要求进行学校布局调整。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发挥成功经验的带动作用。就广大群众而言,样板的力量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不能低估的,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问题上,村民和村干部都有着浓厚的攀比心理。因此,用布局调整搞得好的典型经验不仅可以说服村民,而且可以减少他们与政府在学校布局调整方面的冲突。 www.dxs89.com
2.强制的方式
所谓强制的方式,是指政府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源,用行政方法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进行直接的控制和干预,以达到政府意愿目标。运用这种方式,政府处于主导地位,群众没有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在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及时召开家长会及社会各方代表的通报会,而是令到即行,使家长、社会和学校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了解。在布局调整过程中,各地为揽政绩,层层加码,以求超额完成任务。这样的布局调整变成了从上到下的政府行为,而不是立足于对本地的实际调查,导致结果为调整方案一出台,报告、反映雪片飞来,政府工作被动,方案难行,甚至搁浅。地方政府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在我国教育的发展主要是以行政力量在推动,相关群众常常是被动的参与者,他们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的角色是由政府设定的,与此同时,在乡村社会又缺乏对政府的强有力监督和有效的群众意见表达机制。政府与村民的这种互动结构是导致政府发动“强制性变迁”的基础,但村民在此过程中的消极态度和行为也会影响政府强制性变迁的效果。由于村民对布局调整的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在具体工作中表现消极,致使个别地方的布局调整工作不能如期完成。
3.示范与强制相结合的方式
这种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即政府给予那些布局调整的学校以相应的好处,而对那些不愿进行布局调整的学校和村民则采取威胁和强制的方法。运用这种方式,其具体做法是政府首先将若干规模较小的初中合并或并入其它规模较大的初中,这些并掉的初中校舍则整体移交给中心小学和那些交通便利、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村校,使得这些学校吸纳村小的能力增强,村小撤并后校舍则留给幼儿园。如河南省济源市承留镇的学校布局调整,一开始有些村民想不通,并编出“撤校就是倒退,并点就是犯罪,小学出村是受罪,向外投资是浪费”的顺口溜,甚至出现围攻、谩骂乡镇教办人员的现象。为了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政府先行试点,并组织村民参观合校并点的先进村小。参观后村民们发现,人家校园环境好,教师水平高,宿舍、食堂干净卫生,不但体、音、美有专任教师上课,而且开设了英语和微机课。通过比较,村民们马上找到了自己村小的差距和不足,开始同意让孩子出村上学了。该镇的学校布局调整也达到了“资源共享、规模办学、优化配置、减轻负担、提高质量”的目的,受到了学生家长和村民的一致好评。运用这种布局调整方式能够相对妥善地处理各方面的矛盾。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村民如果不愿撤并村小,政府也会采取威胁或强制的方式。如告诉村民,如果不撤并,将不会派最好的老师到村小任教,村小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在这种威胁和强制下,一些不支持布局调整的村民也会被迫同意。 www.dxs89.com
当然,具体采取哪种方式是同地方政府面临压力大小、当地村民的认可程度、习惯使用的行政方式和可用的资源以及一些偶然的机会有关。如果上级政府的压力太大,地方政府可用的资源又较少,采用强制方式的概率就高;如果在平时的政府工作中地方政府较为习惯使用某种行政方式,那么,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政府使用某种行政方式的概率也就高。总之,地方政府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行政方式的选择反映了国家与社会在当地发生互动的基本特征。不过,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示范的方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毕业论文 小学教师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动力及方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