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生在线网公文范文工作报告结题报告中学语文结题报告

中学语文结题报告

02-11 19:38:27  浏览次数:450次  栏目:结题报告
标签: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 中学语文结题报告,http://www.dxs89.com

  基于专题网站的网络阅读教学阶段。这是网络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初期,笔者对网络应用教学的理解还是比较机械和偏至的,主要体现是将网络作为传统语文教学的转换平台,进行资料搬家,本应写在教案簿子上的显示到了电脑屏幕上,本应消化吸收的搜索到的网络资源也被简单整合之后挂在一个课题之下。这样一个简单意义上的专题学习网站也就诞生了,因为这个集中了同一课题资源的WEB综合体上还链接了基于校园网和互联网的两个BBS供学生讨论问题。教学清代散文《五人墓碑记》(参见个人主页)等篇目时,笔者就是采用了这样的网络教学方式。彼时彼刻笔者曾天真地认为这些东西放到网上去了学生就可以进行自主学习了。事实上笔者并没有将它作为资源供学生研讨,而是将它当作授课的脚本了。笔者非但没有觉得省力,反觉得花去了若干倍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学生的学习氛围与学习效果并不比传统课堂教学来得更好,有些学生明显失去思考的动力、学习的压力和受到激励的活力了。

  基于专题网站的网络阅读教学不再是纯粹的散篇阅读,也不再是纯粹的文本阅读,而带有了专题研讨性质,或者说提供了探究性学习的可能性条件。但是静态网页的更新速度慢,对于新鲜资源的灌入不是十分便捷,而且BBS的空间有限与发言审查制度使得交流不能以即时状态呈现,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但更主要的是笔者对于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学习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个相对落后的层面,只是将网络作为一个可依赖的呈现工具而没有充分发挥它的开放性和交互性,没有将网络功能与人的能动性结合起来,某种程度上使网络处于一种被孤立和隔离状态。 www.dxs89.com

  基于问题的网络阅读教学阶段。网络应用于教学也应当与其它媒体工具应用于教学一样,需要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明白了这一点之后,笔者进行的第一步设计是网络教学问题化,这样使学生的学习不止满足于浏览教师准备好的专题网站内容或者学生自己搜索的网络资源,而是要将主要精力贯注于问题的思考以及讨论交流上。笔者在进行《〈宽容〉绪言》教学时即采取了这样的做法,即教师事先请学生对所学篇目提出问题,经过筛选之后的重要问题被发到个人主页的论坛上,上课时组织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思考与讨论。这篇课文的网络教学过程中主要设计了“学习本文要把握哪几个寓理形象?”等六个大问题,学生讨论非常积极踊跃,对问题的讨论也比较深入,甚至有很多新鲜独到的见解。最重要的是几乎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尤其是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表现出了投入的勇气,学习效果很好。不少学生表现出了对这种学习方式的认同和渴望。(详情参见个人主页BBS《〈宽容〉绪言》网络教学的主要讨论页面)问题教学法的介入使得网络阅读教学终于获得了生命,开始生动起来,活泼起来。

  问题的介入使得学生有东西可学而且有路径可循,再加上参与和发言的广泛性、交流和反馈的即时性,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这是网络给阅读教学带来的令人惊喜的一面。但同时笔者又在思考另外一些相关问题,即这样的课堂是不是仅仅是讨论空间和介质的简单转换,先前实验中对网络资源的运用与专题网站的建构是不是可以成为这种问题介入式的网络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这样整合起来它的运作又会是什么样的模式等等。寻求整合,以挖掘网络环境对于语文教学的潜能,这样的思考使笔者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视野之中,作者在“惟存教育”的启示下找到了新的实验点。

  基于探究的网络阅读教学阶段。引入WebQuest模式是我着手整合实验成果和拯救课题实验进入高原现象的重要手段。WebQuest是一种面向探究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所用到的所有或大部分信息都来自网络。这种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引导并以一定的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仅从模式定义看,它已经将我所思考的若干问题含括进去,指向了网络,指向了资源,指向了主题,指向了探究。一个标准形式的WebQuest教学设计包括选题介绍、任务描述、相关资源、过程描述、学习建议、评价方式和交流总结等七个部分,其中前三要素是活动前提,过程描述和学习建议是探究学习的关键,评价总结是对目标与过程的测量和反馈。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和学习任务在这里可以得到更细致、生动的描述与呈现,学习资源模块的建立解决了海量信息与专题网站对课题研究的有效性问题,学习主题的确立和探究过程的设置保证了学习主体不被网络冗余信息与噪音干扰,评价与总结利于学生对所建构知识进行再认知和科学重组,对于新主题研究能起到指导作用。笔者所做的《〈宝玉挨打〉的WebQuest课例设计》(参见本报告附件一)和教学实践遵循了这样的教学理念,既解决了实验前期的存在问题,又将实验推向了一个更新的阶段,课题研究进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对于这个阶段的实验,我的反思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这在《〈宝玉挨打〉的WebQuest课例设计》的反思板块中已有说明,这里还要再次引述以作为探索的一个必要的阶梯。首先是问题意识往往是学生最缺乏的,“设问提示”环节正是基于刺激学生“知困”的需要而设置的,它有利于刺激学生的问题意识。但是这种提示容易使这种开放式教学回到牵着学生鼻子走的老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初衷和意义建构的过程可能被冲淡甚至瓦消。第二点想法是这个课例或者这个探究阶段的设计层级分明的特征可否生发一个高中阶段进行课外阅读扩展的总体设想,即基于互联网的WebQuest形式分层探究阅读方案。如果按年级依照“高一设计突出探究的示范性、高二提升层次强调探究的指导性、高三阶段强调探究的自主性”的序列进行设计,这个“设定”的流程,能否展示完整的探究阅读过程和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基于发现与建构的网络阅读教学阶段。关于发现学习,布鲁纳指出,“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都可以称为发现学习。但学校中的发现学习不局限于对未知世界的发现,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对人类文化知识的“再发现”。其实质就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进行再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包括寻求正确结构和意义。”总之,在布鲁纳看来,发现学习就是在学校条件下,引导儿童从所见的事物的表面现象去探索具有规律性的潜在结构的一种学习途径。这个意义上的发现与建构主义的自我建构有某种相通之处。在探索中从发现走向建构就成为了我必然的选择。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笔者在实验过程中尝试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支架式、抛锚式和随机进入学习等三种主要模式时,坚持以开放促发现,以发现促建构,以建构促生成,以生成促发展的理念,将开放、发现、建构、生成和发展作为一次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阶段,同时又将它作为学生高中阶段自主学习建构意义的几个阶段,试图在发现和建构两个关键环节的支撑下形成内外两个循环,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发展网络阅读教学。笔者的《网络环境下〈宝黛初会〉的教学设计案例》(参见本报告附件二)就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所做的这样的尝试。虽然本课题的外循环并没有纳入其中,但是它与上一阶段的《宝玉挨打》的网络学习形成了鲜明的层次感,对于学生在高中阶段研究学习《红楼梦》既有示范性又有启发性,为学生今后自主学习《红楼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这是比较成功的尝试,这个尝试某种意义上说超越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理论上的陈述。 www.dxs89.com

  七、课题研究的结果

  这个课题的持续时间相对而言比较长,所以实验过程中实际实验对象跨了两届,实验时间是前一轮学生的后半段在校时间和后一轮学生的前半段在校时间。可以说,实验的某些方面实际上是有两批实验对象,这两批实验对象的最大的不同不在于是两批人,而在于是两批分属于互联网络不同发展时期的人。这种研究对象的变化给实验带来了实验设计之初没有设想到的诸多影响,有利有弊。实验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但是实验实施者没有更换,我一直是实验的主持者。但是,不同的探索阶段,实验主持者的经验值发生了变化,实验的工具甚至理论都发生了很大改善与进步,于是整个实验对于主持者而言,也是一个从探索到结论到再探索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对学生而言还是对教师而言,这个实验研究的结果更具有普遍性或者说是一个动态结果的呈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中学语文结题报告
《中学语文结题报告》相关文章

tag: 结题报告,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